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» 学会动态 » 手握戒尺,眼里有光—得遇明师,是医途最大的幸运!
手握戒尺,眼里有光—得遇明师,是医途最大的幸运!
发布日期:2025-11-05

手中的戒尺:是规矩,更是匠心

“戒尺”,量的是毫厘,定的是规矩。在史老师手中,这根无形的“戒尺”,首先是对学术极致的苛求与对生命无比的敬畏。

他的“戒尺”,落在学术的根基上。史老师本人便是博学多才、学术扎实的典范。他从不满足于浮光掠影的方药记忆,而是带领我们深入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、《伤寒》等古籍的堂奥,与先贤对话。多年来,他深耕学术、扎根临床,将汗牛充栋的古籍经典,与每日面对的鲜活病例相互印证,从中淬炼、独创出一系列疗效卓著的针法处方。这些成果,并非凭空想象的奇技淫巧,而是深深植根于古中医理论的土壤,经过千锤百炼后结出的智慧之果。当他传授我们一个穴位、一套针法时,背后必然是一整套严密的理论支撑和无数次的临床验证。这根“戒尺”,要求我们绝不能做“心中了了,指下难明”的糊涂医生,必须将每一个诊断、每一次运针,都建立在坚实的中医经典基石之上。

他的“戒尺”,也落在临床的细节中。史老师谦和靠谱,但在学术原则上,却有着不容置喙的严格。他曾说:“针尖之下,是人命关天,是患者的信任所托,我们有何理由不谨慎?” 他会仔细纠正我们持针的角度、进针的深度、行针的手法,甚至是我们与患者沟通时的语气。在他那里,一次成功的治疗,是“调形、调气、治神”三位一体的完美融合。从精准的解剖定位(调形),到对气机升降出入的细腻把握(调气),再到通过医者的神意安定患者的心神(治神),每一个环节,都在这把“戒尺”的衡量之下,不容丝毫懈怠。这根戒尺,量出的不仅是技术的尺度,更是一颗精益求精、如履薄冰的匠心。

眼里的光芒:是热爱,更是希望

如果说“手中的戒尺”定义了史老师作为一位严师的高度,那么“眼里的光芒”则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大医的温度与广度。

那光芒,源于他对中医事业近乎痴迷的热爱。每当讲起一个精妙的古法,或是在临床上瞬间解除患者多年顽疾时,史老师的眼中总会迸发出一种纯粹而炽热的光彩。这种光彩,能瞬间点燃课堂,能深深感染每一位学员。他将枯燥艰涩的医理,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娓娓道来,让古老的智慧变得生动鲜活、触手可及。这份幽默,不是简单的插科打诨,而是源于对学问的通透理解与无比自信,是举重若轻的大家风范。在他身边,我们学到的不仅是医术,更是一种对待学问、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——原来,探求至理的道路,可以如此充满乐趣。

那光芒,更投射着他对学生、对中医未来无限的期望与信任。史老师真正做到了“桃李满天下”而不“秘其术”。他倾囊相授,谆谆教诲,唯恐我们学不会,学不精。他看待我们的眼神,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,凝视着正在抽枝展叶的幼苗,充满了欣赏与期待。他不仅希望我们成为能治病的好医生,更希望我们能成为有思想、有担当的“明医”,能够将古中医的火炬传递下去。他眼里的光,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信心,是对中医复兴伟业的坚定信仰。这光芒,在我们感到疲惫或迷茫时,给予了我们最强大的精神力量。

以师为镜,薪火相传

我们何其有幸,在求索的路上,遇到了这样一位手握戒尺、眼里有光的老师。他用自己的言行,为我们立体地诠释了何为“大医精诚”——精于医术,诚于品德。他既是老百姓口中难得的好医生,用扎实的医术回报每一份信任;也是我们学员心中难得的好老师,用全部的心血点亮我们的前程。

感恩,无以言表。最好的回报,不是华丽的辞藻,而是坚定的行动。我们定当以史明明老师为榜样,将他手中的“戒尺”内化为我们行医的准则与底线,将他眼里的“光芒”传承为我们心中不灭的信念与火焰。

我们将牢记他的教诲,深耕学术,不辍临床,深研古籍,在继承中勇于创新。我们要像他一样,用扎实的疗效去说话,用仁爱的心去关怀每一位患者。我们深知,个人的力量或许微小,但当成百上千的我们,都能秉持师志,砥砺前行时,必将汇聚成一股推动古中医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。

史老师为我们推开了一扇通往古中医瑰丽殿堂的大门,前路漫漫,而今我们接力而行。我们坚信,在无数如史老师一般眼中有光、手中有尺的引路人的带领下,中医的薪火必将愈燃愈旺,照亮更多人的健康之路,为这个时代书写下属于我们这一代中医人的、不负师恩的辉煌篇章!

遇见您,史老师,是我们一生之幸。这分幸运,我们定将用一生的实践,去珍惜,去传递,去光大!

地址:济南市槐荫区绿地欢乐颂3号楼

联系我们 | 技术支持:康美网络科技 | 动态通知

广东岐黄中医医学研究院粤CP备2024238926号-1  鲁公网安备37010402441317

Copyright © 2007 - 2025

扫码了解更多